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基于债券市场开放的视角
  • [摘要]在梳理利率平价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影响中资企业离岸在岸债券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入手,探讨了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通过对2010年以来投资级中资企业美元债与境内高等级信用债的计量分析发现,由于资本管制,长期以来抵补利率平价并不适用于中国。伴随着“债券通”之后中国债券市场开放程度的逐步扩大,以及人民币汇率灵活度的提升,自2017年年中以来,抵补利率平价理论开始适用于中国,即使是2020年的疫情冲击也未改变上述关系。汇率成本是影响离岸债券收益率的重要因素,套息交易的作用相对有限。进一步地,本文针对投资级城投债、房地产债的计量分析表明,产业和融资政策限制影响了企业境内外相关债券收益率的相关性,市场不完全是导致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不成立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为我国系统性推动包括债券市场在内的高水平金融开放提供了实证基础。
  • 张雪春 李宏瑾 张文婷
  • 全文[ PDF 0.0 MB ] 2022.1(18):0-0  共有 639 人次浏览
  • 高管本地任职与企业价值:基于家乡认同视角
  • [摘要]在中国,家乡认同是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但目前鲜有文献关注其在公司经营中的作用,本文以2003~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高管的家乡认同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管本地任职有利于公司价值增长,这主要是由家乡认同驱动的,而非社会资本,并且这种关系在民营企业、有本地大客户的企业、流动性较弱和宗族观念强的地区更加显著。本文直接从家乡认同这一角度揭示了本地高管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为这一独特情感在高管决策以及企业经营中的作用提供了实证证据,对上市公司选择高管具有启发意义。
  • 李小荣 温伟荣
  • 全文[ PDF 0.0 MB ] 2022.1(18):0-0  共有 474 人次浏览
  • 数据信托参与数据治理:理论逻辑与实现机制
  • [摘要]基于数据流通场景的数据治理和数据权利保护,以个人对个人信息/数据的绝对控制权为理论基础;这种个人绝对赋权模式忽视信息/数据的社会属性和公共属性,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数据的价值。传统信托制度参与数据治理与信托当事人理论和信托财产理论等方面存在抵牾。当前实在法体系下,综合运用法律解释等法律方法能够为数据信托参与数据治理提供制度可能。由传统信托理论出发,对未来数据信托制度的建构必须基于数据收集阶段和数据流通阶段的具体区分,数据流通阶段是数据信托发生的主要场景;可以采取修改法律以及出台司法解释等方式更新传统信托理论,使之更加契合数据时代对数据权利保护的根本目的。
  • 蔡丽楠
  • 全文[ PDF 0.0 MB ] 2022.1(18):0-0  共有 434 人次浏览
  • 金融结构、创新模式与技术创新效率
  • [摘要]技术创新的研发和转化离不开金融支持。本文从创新价值链和创新模式出发,构建金融结构、技术创新模式与技术创新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三阶段DEA-Tobit模型和广义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模式转变、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技术创新研发和转化两个阶段的规模效率较低,导致研发综合效率和转化综合效率存在“双低”现象。从金融结构来看,存在着最佳的金融结构与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相匹配,使技术创新效率达到最大。从影响机制来看,银行和金融市场存在互补关系,分别匹配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从金融结构分工来看,相对于银行来说,金融市场对技术创新效率以及技术创新模式转变的重要性呈现上升趋势。
  • 司秋利 张涛
  • 全文[ PDF 0.0 MB ] 2022.1(18):0-0  共有 379 人次浏览
  • 金融系统气候风险的评估、定价与政策应对:基于文献的评述
  • [摘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21世纪面临的最重要议题。气候变化不仅对人身和社会财富安全构成威胁,而且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气候变化通过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渠道影响金融部门,前者主要表现为直接物理损失,后者则与高碳行业的资产搁浅有关。通过金融市场的传染,转型风险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金融系统性风险。气候金融风险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以及厚尾分布的特点,对现有建模和评估方法提出挑战。央行以及金融监管机构作为维护价格和金融稳定的执行机构,应考虑将气候金融风险纳入监管之中,推动各方金融参与者披露相关气候风险,完善数据平台建设,并应进一步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激励资金向低碳部门流动。
  • 张 帅 陆利平 张兴敏 王 晖
  • 全文[ PDF 0.0 MB ] 2022.1(18):0-0  共有 547 人次浏览
  • 三重压力下的中国金融发展
  • [摘要]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金融发展,加强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2021年我国货币金融环境回归中性,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更加有效。2022年以“稳”字应对“三重压力”,国内方面,需重点关注房地产、中小银行以及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国际方面,需高度警惕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和大宗商品价格高位盘造成的外部冲击。2022年我国货币金融政策将聚集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在坚持结构性调控的同时,适度加大货币政策总量宽松力度,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以稳定市场信心。
  • 张晓晶 张明 费兆奇 曹婧 王喆 张冲
  • 全文[ PDF 0.0 MB ] 2022.1(18):1-22  共有 445 人次浏览
 1